网上被黑不能取款审核维护 华夏银行客户真实案例--全力劝阻可疑开卡 维护老年客户权益

摘要:华夏银行客户真实案例--全力劝阻可疑开卡 维护老年客户权益
[典型案例]
某日,华夏银行某支行大堂经理接待了一名老年客户刘某,要求新开一张储蓄卡,还有一名青年男性陪同。大堂经理根据办卡要求,询问老人办卡用途和手机号码是否实名制,老人说办卡是为了孩子给他转账生活费,手机号是自己的名字。大堂经理询问老人今年多大了,家住哪里,有几个孩子,在与老人交谈中问到孩子都在哪里工作,老人不假思索的说,都在本地。大堂经理提高了警惕,接着询问老人,孩子都在本地为什么还要办卡转账,您年龄那么大,来银行取钱多不方便,老人当即沉默。大堂经理趁势给老人讲解了银行卡不准借用和买卖的风险提示,后果严重的话要接受法律制裁。陪同来的青年激动的说“你不要说那么多了,直接办卡就好了”。大堂经理再三询问老人办卡是否自己使用,老人沉默不语,考虑了一会说,我年龄大确实不方便办卡,那就不办了,临走时还非常客气的向大堂经理告别。
[风险分析]
该老年客户回答开卡意愿时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符,客户虽然有开卡的自主选择权,但保护好客户账户安全是银行从业人员的责任。非真实意愿开卡,除了银行卡会被不法分子加以利用,从事网络手机诈骗等非法行为外,对户主本人名下的资金财产安全也会造成极大的威胁,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极易造成客户财产损失。遇到客户办卡,尤其年龄较大且有人陪同的客户时,厅堂员工有必要提高警惕,仔细核实询问客户办卡用途,及时发现并阻止非客户真实意愿的开卡行为,做好风险提示,排除风险隐患。
[消保提示]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步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人民银行、公安机关有权对买卖银行卡或账户的个人实施惩戒,人民银行可以将犯罪人的信息移送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并通过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交易风险事件管理平台发布至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对相关犯罪人可实施5年内暂停其银行账户非柜面支付、支付账户所有业务,并不得为其新开立账户的惩戒措施,惩戒期满后,对相关个人办理新开立账户业务的,银行和支付机构加大审核力度。
在此,特别提示金融消费者切记不要将个人银行账户出借、出售、出租给他人使用,否则不但会导致个人信息泄露,对个人征信产生负面影响,更有可能为违法犯罪行为承担连带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