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黑平台不给提款怎么办 项目逾期不等于爆雷!对付专黑网贷平台的“黑手”,只有这招

最近,网贷平台项目逾期有所增多。这是强监管、金融去杠杆和企业流动性趋紧下的结果。
平台项目逾期,放在以往,或许不算大事;出现在眼下,则让投资人焦虑万分。几乎所有投资人第一反应都是:会不会爆雷?
确实不少平台的爆雷,都是从逾期开始的;但逾期并不必然爆雷,处理不当倒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其实,只要涉及借贷,不管是P2P网贷平台,还是金融机构,都会面临逾期问题。否则,商业银行何来“不良贷款”一说。
然而,在网贷行业遭遇信心危机的当下,偏偏有人罗列“逾期黑名单”,排出今年来发生逾期的前十名平台。发这份榜单的人,若是出于善意提醒投资人规避风险的目的,倒也情有可原。然而,现在专有一帮人,借了平台的钱,想不还,便挖空心思黑平台,要么捕风捉影,散播虚假消息,要么小题大做,鼓动投资人去报案维权,弄得市场人心惶惶。有些平台招架不住,最终就被这些人“黑”得爆雷了。
跟银行相比,P2P网贷平台的借贷客户,多是次贷人群。这些人违约率比较高,平台出现逾期非常正常。但网贷平台一般避谈逾期,担心公布了逾期率,会吓跑投资人。以至于在公开信息披露中,很少发布逾期信息,大多显示的是“零逾期”。正因为网贷平台总是“零逾期”,给人刚性兑付的错觉,所以,一旦逾期出现,别有用心的人再借机大肆炒作,投资人便会非常紧张。
其实,平台与其遮遮掩掩,不如坦坦荡荡;与其让谣言四处散布,黑榜恣意惑众,不如自己出面澄清。不管逾期数额大小,只要本着坦诚沟通的态度,跟投资人说明情况,告知处理方案,就容易取得投资人谅解,稳定投资人情绪,增强投资人信心。
比如,有平台在项目逾期发生后,立即发布公告称“项目到期日,借款企业已按时完成前期利息的支付,但因借款企业短期资金周转出现问题,无法在当日内按时偿还本金及最后一期利息。”这个公告首先用官方说法拆解谣言,并诚恳地告诉投资人,虽然平台确实发生逾期,但只是企业短期资金周转出现问题,而且限于“当日”无法按时偿还,情况并不严重。公告发布后,平台运行稳定,投资人没有出现恐慌挤提。
再比如,有媒体报道了平台逾期消息,该平台立即发布公告,“平台新老股东已经在协商应急方案,将会尽快恢复平台正常运营,平台承诺不跑路,大股东与原股东及其他股东也有意愿出手协助处理平台逾期问题,双方将就紧急抽调资金事宜进行协商。”这样及时解释清楚,公布处理方案,避免谣言扩散,平台反而容易获得投资人理解。
目前的网贷行业,说“信心比黄金还重要”,一点不为过。很多平台,若不是投资人信心丧失,大举提款,流动性枯竭,可能还不至于走到爆雷地步。比如,最近,深圳一家运营近五年的“元老级”P2P平台突然宣告停业整顿,原因就是因为投资人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集中向平台要求借款人偿还借款,导致现金流出现了障碍,面临较大流动性压力。如果不是投资人齐心协力推倒平台,平台尚不至于迅速走向停业整顿。可见投资人信心缺失,不仅对不合规的小平台影响巨大,对合规的大平台影响同样不容小觑。
当前网贷行业投资人信心脆弱,行业处于最寒冷的“冬天”。由于距离备案尚有时日,未来仍会有不少平台面临困境,因此想挺过这段艰难时刻,透明和诚恳地与投资人沟通,非常必要。比如,将平台在合规方面的进展,及时披露;对投资者的疑虑,及时沟通解释;推出的项目,确保合规;对负面新闻,及时回应……通过不断释放利好,平台可以安抚投资人焦虑的情绪,提振投资人信心。
其实,作为行业协会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已注意到了网贷行业出现的项目逾期增加、平台退出增多、部分借款人恶意逃废债等现象,前不久也专门召开了专题座谈会。从会议精神看,互金协会希望网贷平台加强与投资人沟通。因为目前一些媒体“过度渲染和错误解读”行业备案前的逾期、退出等现象,影响了“市场正常秩序”;也有人对专项整治政策精神进行了“不实报道”,“伤害平台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凡此种种,除了引导媒体正确开展舆论宣传,对社会释放正确理性信号外,同样离不开网贷平台向投资人进行“正确”的宣传解释。可以说,透明和诚恳是网贷平台赢得投资人信任的重要前提。
